<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以案释法

        “银行”积分换现金 轻信短信掉陷阱

        发布时间:2016-03-22 09:22:40


            近日,川汇区法院审结一起银行卡纠纷案件,依法判决驳回韩某某的诉讼请求。

            韩某某在建行周口某支行处办理了信用卡。2015年11月2日12时01分韩某某手机收到显示为95533发送的短信,内容为“建行喜讯通知:您的账户已满10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于今日及时登录手机Wap.ccdne.pw查询兑换,逾期失效【建设银行】”。韩某某登录该短信提供的网络链接,并根据提示进行若干步骤操作之后,12时52分韩某某手机接到被告客服95533短信提示,其信用卡于12时51分消费4928元。经被告查询,韩某某的损失系由其与信用卡绑定的支付宝造成的。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官方网址是www.ccb.com,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官方网址是wap.ccb.com。

            法院认为,银行客户有权利要求银行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银行如果因违约失职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案件中韩某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其出于对银行公众服务平台号码的信任,放松了对短信内容真伪的警惕与辨认,误入钓鱼网站,并泄露了自己银行账户信息,导致信用卡被不法分子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划转资金。韩某某作为信用卡用户和手机银行的使用者,缺乏必要的金融网络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对其信用卡资金损失存在明显过错。银行发送的服务短信只是手机用户的信息源之一,银行不能掌控手机用户的其他信息源。被告作为建设银行的一个基层分支机构,无权选择与哪个通信运营商进行合作。韩某某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建设银行有违约失职行为,其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法院提醒,在使用银行账户时,要有警惕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和密码等私密信息;短信验证码就是密码,不要以任何方式泄露给他人;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网页链接;如果遇到问题,尽快拨打银行官方客户服务热线或报警求助。

        责任编辑:w    

        文章出处:川汇区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